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甚麼是自我破壞(Self-sabotage)行為 ?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7-02-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自我破壞行為其實挺常見,不一定和心理疾病相關。很多人並不知自己有自我破壞的傾向,因為很多行為的後果並不是即時的,因此會讓我們難以看清楚,其實A的行為重覆發生而導至了B的事情。


V一向自信心低落,經常需要獲得肯定(Reassurance-seeking),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本來這些行為偶一為之並無不妥,但由於V一焦慮了,這個行為便會高度重覆,令她經常問她的同性伴侶:「你愛我嗎?」、「你在哪裡?」、「你和誰在一起?」,令她的伴侶不勝其煩,最終帶V來我。V起初看不見尋求肯定有甚麼不妥:「我愛她才這樣呀!我不見她一天如隔三秋。」V的伴侶聽了直反白眼:「這是我們在一起的第四年好嗎?」V立即一副受創的模樣,默不作聲。


在單對單面談時,我問V有甚麼讓她那麼害怕失去她的伴侶?V想不通,但她知道,那是大概從她失業了半年開始的。


V已年屆四十,失業後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而她的伴侶是會計師。V說她一直都很依賴她的伴侶,對她千依百順,因為她覺得對方條件很好,說著說著,V就流了眼淚。「我連一份工作都保不住……要是她不要我了怎麼辦?」


焦慮讓V的尋求肯定行為變本加厲,有趣旳是,當我跟V探索她以前的親密關係時,V發現被嫌太煩太痴身,是重覆出現的主題。


「你有時太努力尋求對方的確定,反而令對方覺得煩躁,慢慢地吵架、互相嫌棄的聲音愈來愈多,結果關係就漸漸消磨掉?」V聽了不住點頭。


「當你失掉了一段又一段的親密關係之後,你再次落入不獲肯定、自我懷疑之中,繼續自信心低落,直至下一段親密關係出現,然後當你焦慮時,你就重蹈覆徹,是嗎?」V聽了好像突然醒來了:「是惡性循環啊!」


自我破壞,就是我們明明想要一件事(維繫親密關係),行為卻恰恰相反地令我們失去它。人生結果來來回回兜圈子。如果你回顧你的人生時,發現有些主題重重覆覆的在生命之中出現,也許值得好好注意一下,你因重視這件事而作的行為,是在幫助你呢,還是在破壞你呢?



*故事人物背景都經過改造, 並不代表任何真實個案的故事。


吳崇欣


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也是香港第一個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 and Supervisor),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創辦公司Mindfully,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Photo credit: HKEJ

13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