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甚麼都不缺 就缺快樂>> 26/10/2021

  • Writer: 吳祟欣 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Beatrice Ng-Kessler
  • Oct 26, 2021
  • 4 min read

Updated: Dec 13, 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ree

W是家中獨女, 從小個性溫順、非常聽話, 家裡和很多小康之家一樣, 家境不俗, 父親全職工作, 母親全職在家, 大部份時間都是母親在照顧孩子。跟據W所說, 母親從小便很嚴厲, 要她一心一意讀好書, 她也不負所挓, 讀本地著名女校, 成績總是頭三名, 她來尋求心理治療的時候才三十多歲, 已經是一所律師行的合伴人。


她說, 她好像怎樣都沒法快樂起來。


如果是明顯的創傷經驗, 事主通常都知道, 即使他們經常因為很多的解離(dissociation)經驗, 而只有很碎片式的、不完整的童年記憶, 但他們通常都會知道自己被虐過。


可是, 要去理解自己小時候「沒有」甚麼, 就很困難。


ree

W沒有的, 是從小沒有「被看見」, 沒有「被感知」她的情感需要。他的父母, 只看見一部份的她 (她人聰明勤力), 卻沒有好好注意她的愛好、個性。而且, 她曾經有五年時間被學校的同學孤立。


表面上, w甚麼都有了。「物質從來不缺, 上家裡能給的最好的私立學校, 到外國去唸法律, 媽媽很疼我, 悉心栽培我, 我同時是游泳和網球健將。」她自知卓越, 也覺得自己應該過得很幸福, 先生同樣是專業人士。


初時與W見面, 覺得她有點瘦, 人很硬朗, 說話節奏明快利落, 很有事業形女生的效率感。她很怕人情緒化, 公司的同事都覺得她很嚴謹, 但喜歡她的成熟理性、時常請教她。她只談事情不談心情, 要問她有甚麼感受, 她都會跟你談半天偉論。



ree

後來在一次回溯練習裡, 她回想起八歲那年:


爸爸喜孜孜地買了一條新裙子給W, 她滿心歡喜地穿上去準備和家人外出, 她記得, 那天是聖誕節, 她還襯好了美美的花邊袜子和亮晶晶的皮鞋。媽媽看見了卻皺起眉頭:「留來新年才穿吧!」可是小女生怎麼捨得呢? 她沒有換過新裙子, 於是整程車上, 她就捱媽媽罵了; 後來因為爸爸替她罕有地說了句:「你就由得她吧!」媽媽還凶惡地瞪了她一眼, 然後,三天三夜不跟她說話。


可憐的小女生

沒有人跟她說:「噢好漂亮的裙子啊!」

也沒有人看見她的喜悅:「你把裙子襯得多美啊!」


小小的W, 一直以來都得不到當小孩子的權利。她習慣抑制自己的欲望, 活在媽媽的嚴格掌控底下, 否則就會被媽媽冷待, 把她當成透明人一樣。有些時候, 幾歲的小人兒覺得自己被媽媽遺棄了。「就像我完全不存在一樣。」


ree

媽媽很愛她, 同時也很喜歡炫耀她。媽媽習慣在人前人後經常提及W的成績有多好、學校有多難入、同學都是名人之後等等。從小, W就知道, 名氣和成就都是重要的事。今天, 她兩樣都不缺。惟缺感到快樂的良方。


但她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鋼琴學到了八級, 但卻不怎麼熱愛音樂。她不很知道, 甚麼是真正喜歡一件事; 她很明白滿足感, 卻不太知道快樂。她在乎優秀, 害怕失敗, 以致於她都不敢嘗試新事物, 所以她的探索在她人生中早早就完結了, 因為她不喜歡被比下去的感覺。後來我才知道, 她有非常固執的生活習慣, 這習慣還引申到她的飲食和運動當中, 雖然她看起來只是偏瘦, 體重只是稍微過輕, 但她其實有輕度的厭食徵狀。


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去理解她被孤立的經驗, 她才終於坦誠了, 她心底裡有種她自己都覺得奇怪的想法, 就是如果她一旦過了某個重量, 她就會失控, 然後身邊的人就會離她而去。她小時候因為肥胖而被取笑, 慢慢地她就用控制體重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她有很固定作息日程, 也必須每天運動, 否則就不吃晚餐; 而且吃的東西幾乎天天都差不多。


因為小時候沒有被好好保護和指引, 她依靠厭食來獲得掌控感。



ree

過嚴謹得像軍訓一樣的生活, 再加上跟自己的感覺很遙遠, 又怎可能感知到快樂?於是我讓她在一張椅子上扮演她的「厭食聲音」, 她說出了連自己都有點驚訝的說話:「你令人嘔心, 你再不減多一點點, 你就要自殺;你已經因為腳傷沒法跑步整整一周了, 你不想死就最好少吃一點。」


那份嚴厲, 不止是責怪, 還夾雜著很多厭棄、輕視在裡面。W習慣了聽從這個強大的聲音, 跟從這些規則去生活, 而且覺得這樣才是把生活管理妥當。直至當她坐在好朋友的椅子上說話時, 她才終於對著代表厭食的椅子說:「你實在太苛刻了。」


經過治療, W慢慢由連繫身體的感覺去連繫自己的感受, 也慢慢地認出了厭食的聲音, 明白那種控制感以前曾經如何令她感覺安全, 而現在她已經不需要了。心裡那些固執的規則就慢慢地鬆開。後來一次她來面談時 手部受了傷, 原來她跟人去了玩跳降傘呢!


「人生在世, 或者可以嘗一點新事物吧?」


「你不怕別人看你玩得太差了嗎?」


「大家都在跳, 誰在乎我玩得好不好呢?」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情感忽視」基模:



撰文: 吳崇欣_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