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卓越優秀的囚牢>> 13/12/2021

  • Writer: 吳祟欣 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Beatrice Ng-Kessler
  • Dec 13, 2021
  • 2 min read

Updated: Dec 14, 2021


原文刊登: 信報--心之旅程

撰文: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吳崇欣

ree


W來的時候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有抑鬱症, 因為她本身也是醫生。她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前來找我。「我可以學習應付壓力的技巧。」


專業人士去見臨床心理學家頗不容易, 特別是醫生。標籤化(Stigmatization)這件事, 我們都無一幸免。會面是保密的, 可是我們心裡率先標籤化了自己。



ree


像很多專業人士一樣, W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她為了把效率極大化而不斷一心幾用, 邊駕車邊聽PodCast、邊吃飯邊溫書這種生活已經過上許多年。因為家族裡大都是醫生, 追求卓越早已是骨子裡的事。她從沒想像過生活有其他可能性, 甚至壓根兒覺得, 自己已經擁有最好的土壤, 並不需要探索這個世界。


有些優秀的人的囚牢是, 一不小心就沒法原諒自己。一犯小過失, 她會在心裡痛罵自己多遍。「因為那是應該做好的事情」。準確是專業必備的條件, 特別是醫生。當她換了同樣有超高標準的上司, 她的惡夢開始了。



ree


上司不但觸發W內心的自我批評, 更用攻擊性的言語對待她。為了不犯任何小錯, W定立很嚴格的工作習慣, 心底害怕得不到上司肯定。她開始有強迫症的症狀, 即使累極了仍留在醫院檢查病人記錄, 明知不必要, 卻沒法停下來。



這種超高標準, 在家裡是被受推崇的。W覺得父母更愛哥哥, 因為他成績非凡(也是醫生); W性情比較內斂而感情豐富。她的情感流露在家裡常被標籤為「情緒化」。她學會把這些經驗收藏, 只有在看電影等才讓自己流眼淚。



ree


在家裡她學會了, 她的能幹是有用的, 感性是不設實際。她自中學起便偷偷拿零用錢去助養非洲兒童, 哥哥說她幹嗎把錢亂花, 她卻不以為然, 也從不向人提起。當我發現W會寫日記時, 我邀請她分享她所寫的, 漸漸地, 這成為了她的情感表達的安全出口。



ree


W開始流露內心的沒價值和羞恥感; 口頭承認它帶來太多焦慮, 但寫出來就比較容易。當我們的治療關係信任足夠, 她感受到我對她的肯定和接納時, W才開始能夠充份地觸及這份羞恥感, 因而有機會感受多點, 那個一直以來不被愛的部份的自己, 其實有多麼的珍貴和漂亮。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的「超高標準」基模:


吳崇欣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