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艱難時 更需要對孩子坦白



晴報專欄:心晴百態 01-06-2023

作者: 楊健恩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十來歲的阿賢,是由社署監管的少年,住在群育學校。他沒有任何明顯的情緒問題,但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底綫,無意中製造了不少小風波,影響整體的學習表現。


「你喺學校生活得好唔好?」初次見面時我問他。


「都係咁。」他聳聳肩,眼望遠方。


往後的對答大都是這樣。一般初次見面要收集的基本資料,我花了幾節時間才能理出一個頭緒︰他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從沒見過爸爸,亦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資料。媽媽在他9歲時患重病過身,自此受社署監管。


「媽媽患重病時,你一定好傷心。」我已習慣了跟他談話先猜,讓他告訴我猜對與否,這樣較易推進談話。


「我無好傷心,都係平時咁。」他依然保持距離,但有時願意靠近點。


「可以講多啲畀我聽,點樣好似平時咁?」我有點驚訝,但盡量不表現出來。他想了一會說︰「嗰時無人話我知佢患重病,個個都話佢會好返,媽媽都係咁講,我無諗過佢真係會死。」


「咁你幾時先完全相信媽媽真係死咗?」


阿賢雙眼怔怔的看着我,我不確定他眼裏是否閃過淚光,但仍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翻騰。我回他一個肯定的眼神,輕聲鼓勵他︰「慢慢講,唔使急。」


「以前媽媽每天都接我放學,佢走後我要自己行返親戚屋企。每日放學我會企喺門口等佢,睇下佢會唔會嚟,等到啲同學被人接走晒我先走。」


「你咁樣日日喺學校門口等,等咗幾耐?」


「兩年。」


在艱難的時候,沒有人對孩子坦白,他惟有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但這個理解卻不完整而且缺乏溫度,令他的成長路更崎嶇。或許是天上的媽媽安排我去見孩子,陪他走過現在這一段路……


*故事人物背景都經過改造, 並不代表任何真實個案的故事


Photo credit: fizkes

4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