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癌症患者的靜觀治療(臨床心理學家吳崇欣)





靜觀是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它既是一個引導我們活在當下的技巧,也在人生不同層面上,協助我們渡過困境。


我跟進的癌症患者之中,有仍在接受治療、也有已經完成治療的,靜觀都派得上用場。前者較多用於痛症管理、接納病況和改善睡眠質素,後者則較多用在應付因擔心癌症復發,減輕病者焦慮與壓力。


而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在癌症患者身上的靜觀治療,與一般靜觀課程有些不同,一般練習的時間較短,而且非常有彈性。別以為患者一定要能夠坐起來才能「靜坐」,或能行能走才能「靜觀步行」。即使是不能下床的患者,也能透過想像動態的靜觀練習,或在練習掃描整個身體而有所得益。研究顯示,一些沒法行動自如的人能以想像做練習取代。那和真正做練習的人,腦電波顯示腦部活躍的位置相同。


上個月,我才完成一個癌症康復者的心理治療。她斷斷續續地來見我大概 10 個月左右。起初我只教她做靜觀,因應她旳身體狀況來調適練習;她起初因為做伸展動作時手不能像從前一樣伸高過頭而覺得很沮喪,我們也去練習觀察這些轉變所帶來的心情;她的身體,經過手術後有很多微小的拉扯、痛感,我們也一起練習去觀察這些感覺,以及它所帶來的身心反應。慢慢地,她開始覺察到,即使她沒法直接去控制她的身體感覺、或者突破一些限制,但她可以選擇怎樣回應這些情況。


掌控感愈來愈提高之後,她整個人都開始轉變了。已過中年的她,開始去探索她感興趣的事情,她報不同的興趣班,去學習她從未試過的東西:跳舞、煮食、瑜珈;她勇敢地去找朋友談天,即使朋友們沒患過這個病而經常誤解她, 她也一而再地向朋友解釋她的感受,令友誼的關係更進一步;以往只專注於照顧父母的她,甚至開始計劃獨自去旅行,待疫情過去便可起行。


「人生太短,容納不了太多遺憾。」


看著一個人由很脆弱很焦慮的狀態,脫變成一個很勇敢去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感,把握分秒去活的人,是很讓人動容的事。最後一個面談當中,我們都一起流了眼淚。

撰文:臨床心理學家吳崇欣


吳崇欣 (Beatrice Ng-Kessler) Mindfully 創辦人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英國特許心理學家,並具加拿大靜觀導師及國際基模治療師之專業資格。曾任職公立醫院及非牟利機構,於 2016 年創辦 Mindfully,是本港早期引入靜觀工作坊的心理學家之一。除私人執業外,她亦與不同機構舉辦有關精神健康的講座,期望以心理學的知識助人。她相信,在面臨各種心理困擾、身體頑疾、死亡等沉重困局當中,每個人也具備成長與自療的能力。


2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