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新書《為什麼,我人生總在繞圈圈》自序




囚牢裡有自由  名為「善待自己」

 

「我憑甚麼去要求自己該比他人過得更順遂啊?」我的個案曾經這樣跟我說。他非常有同理心和大愛,同時患有重度抑鬱。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專業就是去不斷聆聽他人的故事,然後,找出最好的方法去協助他,成為更好的,或少受一點苦的自己。


而很多時候,個案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面對大環境的限制:父母重男輕女、家庭觀念守舊,而他們的靈魂渴求自由自主、性別轉向和家庭矛盾、患上長期病……甚至在一些國度,家暴和性侵兒童可以廣泛出現。這些大環境的囚牢,我無法為我的個案擺脫它。


我能做的,就是陪伴那顆受苦的心,並且和對方一起去找,在那個不自由的囚牢之中,他的自由是甚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們需要有持續的好奇心去了解自己,要有不斷挖掘的功夫,那其實需要不少時間和心機;如果不能忍耐、堅持,我們很難從這個大囚牢之中,找到空間去善待自己。


有時候……


人從來不把愛自己或照顧自己成為心中考量,而只是無意識地重複自己的境遇(見第十三章、十五章、十六章、十八章);


也有時候……


有些人一直很努力地生活,但其實不明白自己,只是很努力地重複過去,或作很多無用的努力(見第八章、第十章、第九章、第十四章);


甚至……


他會不小心地製造了自己的囚牢而不自知(見第六章、七章、第十一章);


不難想像……


人會一面投訴,一面又很喜歡自己的囚牢,還會推介別人享用(見第九章、第十二章、十三章、十七章)。


同時,想真正地照顧自己,不一定得到身邊人的理解或支持。人生是複雜的,很難向另一個人解釋清楚自己的人生軌跡,結果可能會被好心人勸告,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取捨;也有時候,關係之中有利害衝突,例如有些人自我犧牲慣了,當他學習建立界限、為自己站起來、提出自己的需求時,家人很可能會批評他。


而我的角色,就是盡量當最中立的鏡,以個案的福祉為依歸,盡力去反饋最真實的事。


我不敢說我做得很好,但是我盡力了。因為很用心,有些個案都成為了我的一部分、甚至有份改變了一部分的我。


細意索尋,發覺內心最想做的,是鼓勵人努力不懈地去愛。就像有些人會努力不懈地創作、建立事業王國、累積財富,我想鼓勵人以最大的努力去學習愛。--—即使身處各種限制之中。


時光荏苒、星宿之下、宇宙之中,人的一生非常短促無常。舉目細看,人世間的苦難比比皆是,我們憑甚麼去要求自己該比他人過更順遂?唯一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的,就是好好去尋找並守護那個屬於自己的小小自由天地,然後學習去愛和被愛。


吳崇欣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各大書店:誠品、三聯.、商務、中華書店㘬有售。


網上購買《為什麼,我人生總在繞圈圈》,直送海外:按此

電子版即買即看:按此

 

23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