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如何應付不安全感 ?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9-05-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們正如何面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珊很少沒有在談戀愛。簡單點說,她的男友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是說她人很隨便,而是她就是沒法不這樣。


「就是很自然的想有人在自己身邊,也許是想找人依靠。」她說。


沒有拍拖的日子(通常不超過一個月),她大部份時間都會感到不安、空虛、焦慮,同時,她也會有覺得很自在,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只是比較少。然後,她又會遇上了對象,再次投入戀愛當中。


珊有很強烈的與人親密的需要。身體接觸不止是身體的舒適,也是心靈的安慰,珊的親密關係很多時都是由性關係開始。然後,她一開始認真地展開一段親密關係,她會想天天都見到男友。而且她會很緊張,緊張自己的身材、緊張自己的打扮、緊張男友有沒有夠快回覆訊息、緊張自己有沒有被重視;會偷偷地檢查對方的手機訊息,同時,珊事事都想得到男友的確認和準許。


因為這種緊張的情況,她來了約見。她不止有焦慮的徵狀,也有厭食和身體畸形恐懼症的病徵。


珊心底很害怕被拋棄,所以她對於自己的外表很緊張,也害怕如果做了沒得到男友準許的事情,男友就會不開心而離開她。她心底裡覺得,自己並不值得被愛,有人要自己就已經很好。


******


欣很少談戀愛,雖然她不是不想,也不乏裙下之臣,但她就是很少動心;當有對象打動了她,她就會有想逃開的感覺。


她來找我,是因為她剛開始了一段親密關係,而她感到很大壓力。她經常失眠,日間工作時會心神恍惚,一般人一拍拖會臉上發光,她卻相反,有時會刻意不讓男友找到她。她心底時常想:「我到底要怎樣分手才好?」


「我覺得我很難信任他。」欣說。


「那麼你會忍不住檢查他的手機嗎?」


「沒有。我其實覺得,就算我檢查了沒發現,我也不會信他。」


「你意思是不信他甚麼?」


「不知道。」


「不信他沒出軌?還是不信他愛你?抑或其他?」


「甚麼都不信。」欣開始流眼淚。


******


生三十歲,是個很好看的年青男士,卻一直都沒有女朋友。他的抑鬱症已經痊癒了;我開始跟他探討他往後人生想要怎樣過,人生有甚麼他重視的東西,話題就去到「為甚麼他總是單身」之上。


生說:「我反正終身都不會結婚,我不適合組織家庭。」然後說著說著,他又說:「可是有時看見媽媽白髪蒼蒼,又覺得,我還未成家她很擔心,其實我也喜歡有個家。」


「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需要被陪伴,也是很正常的。」我說。


「上法文課的一個女生,對我很有點意思,但她問我要不要下課去喝一杯,我拒絕了。」


「為甚麼?」


「不知道。好像本能反應一樣。」生說。


「你覺得她不很吸引你還是甚麼?」


「不不不,我其實覺得她很可愛啊!」生停了一停。「其實我覺得她太漂亮了。」


「你是說,你明知她對你有點意思,可是你自己跟自己說:「她太漂亮了,不可能喜歡我的。」這樣?」


生點頭。


這些想法,你有覺得熟悉嗎?


表面看來,珊、欣和生都跟一般人無異。珊是一個獲獎的老師,行動起來獨立而能幹,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欣是一位年青的律師,事業幹得挺出色,而且很喜歡做運動,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也關係良好。生見我時沒在工作,他是個很有愛心的人,很喜歡動物,家裡有貓狗共五隻;他和中學時的朋友保持一定連繫,只是從來不拍拖而己。


他們的共通點,是他們都有被遺棄的焦慮。他們分別用不同的方式應付著這份焦慮。


珊以過度補償來確保愛人不離開自己

欣則一直以來以逃避方式來應付內心對親密關係的焦慮

生則是最矛盾的,大部份時間都不自覺地逃避著,內心否定自己有與人連繫的需要;同時經常覺得孤單。


事實上,在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感,是人所共通的;我們開始重視生命中的一個人或一段關係,我們就必然有害怕失去的感受、或受傷害的風險。珊拼命抓緊關係,覺得要努力令自己「變好」才配擁有一段關係,因而弄得身心疲累;欣則以「與人保持心理距離」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她非常害怕親密,所以戀愛的感覺既開心又不安;生則乾脆否定自己有這個需要,他會不時跟自己說:「沒關係,我一個人就很好。」以及「為甚麼沒有女生喜歡我?」


建立親密關係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冒險。那段關係愈是親近,我們要冒的險也愈多。如果在這段親密的關係中,安全感被提高了,那是很療癒的事;可是有時也不一定發生,然後,我們可以學習去看見,自己是怎樣在應付著不安全感這件事?這個方式是否有效? 是不是利多於弊的?

因為有些方式,在小時候可能保護過我們,但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如果我們覺察這些應付的方式不合時宜,或是帶給我們損害比幫助多,我們就可能想探索新的方法,去應對這些人生中無可避免的冒險,以滿足我們與人連繫的需要。


*故事人物背景都經過改造, 並不代表任何真實個案的故事。




吳崇欣


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也是香港第一個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 and Supervisor),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創辦公司Mindfully,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Photo credit: HKEJ


6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