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讓讚賞連繫上行動與個人特質>> 30. 11. 2018

在實際生活中, 混合行動與個人特質的讚賞是最自然的。上次提醒了家長在成就和表現上, 應減少以個人特質為讚賞, 而多以過程(Process praise), 如「你拒絕了朋友邀約去玩而選擇溫習, 所以你今次成績更好」、「你花了幾個晚上刻意準備比賽,所以這次你的表現很穩定」, 或是集中於讚賞「進步點」, 如「雖然沒獲獎, 但這次比賽時你好像沒上次那麼怯場呢」都能長遠幫助孩子培養一種「可成長」的思維。


另一個注意點是, 幫助孩子連繫內在的特質與外在的行為, 久而久之, 孩子會從我們的看見和說明中, 學會欣賞自己, 並慢慢建立起一些特質。以上面第一個讚賞為例, 也可以改變成「你拒絕了朋友邀約去玩而選擇溫習, 你的自我控制能力真不簡單。」


選擇孩子的強項來練習讚賞, 是很容易和有用的。例如孩子喜歡足球, 每逢足球課都能夠在周末早起, 那也是一種自我控制、行使自由意志的練習。我們可以把這個行為與我們想孩子擁有的特質連繫起來。「我看見你周末一向都想睡晚一點, 但知道是足球練習就總是能夠提起精神讓自己起床, 很能控制自己啊, 你是怎樣做到的?」讓孩子也享受一下你的讚美, 並分享一下他所熱愛的足球和那份推動力; 然後在有需要的時候, 就能夠提醒孩子運用這個「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在一個需要早起探訪外婆的早上, 「現在我想你運用你在周末足球課時顯示出的自制能力,來協助自己起床, 因為今天我們約了外婆飲早茶。」這個成功率, 該比「快起床了大懶虫, 我們要遲到了。」或者「你怎麼總是懶床? 婆婆在等我們啦, 快起來。」來得有效。


當然, 這個練習的前提是, 家長有反思自己的「負面傾向」(negativity bias)一般出現在那些地方, 以及有用心地花時間專心地與孩子相處, 所以心裡對孩子的喜愛和強項有所了解。這些都在以前的文章中談過了。


家長也不妨反思一下, 你在日常生活中, 尢其是遇上挫折的時候, 你第一時間會在心裡說甚麼? 這些自我對話, 很可能是你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 在你小時候經常對你說的話, 也很可能是對你的一些評價。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回應和說話, 會慢慢變成他們的自我對話。所以, 慎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能為孩子給出有意義的讚賞, 能讓他習慣也對自己的行為與特質給出肯定和讚賞; 我們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的回應, 也可以幫孩子練習自我安撫和調適。


下一次我們會談談, 家長如何「歸因」與孩子抗逆力的關係。


參考連結: 家長可在這個連結中, 看看各種個人特質的強項, 自行對 入座。http://www.the-strengths-exchange.com.au/about-strengths.html

37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