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W來求醫時正被創傷後壓力症所苦,持續覺得恐懼,很易受驚,時有惡夢或閃回,經常覺得自己跟他人好像很有距離,難以與人連繫,難以自在,情緒崩緊。她認為是因為上司針對她而來的,我們開始會面了不久,她就辭職了。
離職後,這些徵狀並沒有減少多少。當我在一次角色扮演(chairwork)的時候,扮演她的上司把她告訴我的情況演譯了一次,一直在旁觀察的她突然大聲說:「我想起了我媽媽!」
於是我們開始探索過去,把拼圖一片一片地拼回來。
W的媽媽是家裡的主人,連爸爸都聽命於她,只要她一發火,全家人都會噤聲。「她是很容易發怒,我們經常害怕觸恐她。」她和姐姐,自少對媽媽言聽計從,也只能夠這樣,因為爸爸也對媽媽言聽計從。
「如果我們不聽她,她會用懲罰我們。」「甚麼意思?」「例如她覺得我們待在嫲嫲家太久了(就住同一大廈),她會不惜說謊來要求我們回家,例如晩餐準備好但其實還未煮、狗狗生病了但其實狗狗一直很好…..」媽媽不但經常說謊來達到目的,如果孩子們回家後發現沒事又走開,她就會開始在親戚的Whatsapp群組誣告姐妹倆做了壞事,讓姑姐、姑丈打電話給她們要她們聽話。
「也就是說,媽媽很有本領令很多人信任她?」我好奇。
「她對外人是很有趣的,表現很得體。」W眼神迷茫。「但她對家人是完全另一個模樣。」
「她總是說,她很愛我們才這樣管我們。我記得,姐姐決定搬出去住時,媽媽哭得死去活來,說她不孝、不理媽媽了,要和姐姐斷絕來往……」W不止從小很習慣討好媽媽來換平安日子,心底裡也經常照顧著媽媽的感受,當時W也生姐姐的氣;她很同情媽媽,覺得姐姐這樣做對不起媽媽。
爸爸在家裡的角色好像完全消失一樣。當我指出她爸爸的「隱形」時,她突然回想起來:「那天我們在家中小泳池玩水,爸爸看著好像很想加入,我和姐姐就叫他下來。」然後良久爸爸也沒出現,後來她發現,爸爸被媽媽阻止了。至於為甚麼,沒有人知道。
慢慢地,我聽到了更多媽媽如何操控爸爸和她們兩姐妹的事情。如果W煮飯爸爸很喜歡,媽媽就會立即黑面,然後堅持即時煮另一個菜要大家吃,迫著大家也去讚賞她的厨藝。如果媽媽覺得她被受冷落了,她就會立即找她倆或爸爸,如果找不到,會扮緊急有事去要他們回家來;如果媽媽在親朋戚友面前說甚麼,家人休想表達甚麼其他言論,因為那會被視為不敬。
「媽媽會生氣好久,也會在親戚間散播謠言來報復我們。」
治療花了很多時間,W才明白,媽媽的「愛」是以操控和貶抑別人的方式表達的。她必然靠獲得大量讚美和仰慕來維持她的自尊感,有時不惜貶損身邊的人以達到目的。在媽媽眼中,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最重要。因此,W很習慣媽媽向外人炫耀自己,私下也時常當媽媽的聽眾;可是當W有話想說,媽媽不是轉換話題,就是轉去談她自己。W起初沒注意到這些行為從小到大都在發生,形成她的自尊感心低,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她習慣經常討好朋友,也難以拒絕別人要求,即使心裡覺得委屈。
同時,W的媽媽會用情緒勒索、表現軟弱的模樣,來達到操控目的。以前媽媽表達失望或沮喪,W就用大量讚美去哄她開心。可是,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完全照顧一個媽媽的情緒,那是注定要失敗的事。結果W還是遭受很多報復和懲罰。W的畏縮性格,害怕犯錯和被懲罰的心理,本身都與一直以來媽媽的對待(和爸爸的無所作為)有關。
W的媽媽有自戀形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她對別人缺乏同理心,而女性有這種人格,通當會用「受害人」的姿態(victimization)出現,以情感勒索來操控人際關係。她們很可能會情緒虐待自己的孩子,令孩子長大後面對很多困難,例如和人建立健康的界線。
因為被上司的針對觸發了W過去的創傷經驗,因此治療要回去和媽媽的關係本身,創傷後壓力症徵狀才能得以舒緩。讓W看見她和母親糾纏不清的關係,看見她過去如何心裡為媽媽辯護而無視自己的真實感受;並受假內疚(false guilt)所阻礙而經常自責。她開始再次和姐姐聯繫,聽見姐姐對媽媽也有相似的感受。姐姐表示自己搬離家後濕疹也好了起來,她開始也有了要搬家的念頭。
後來W明白了,長久以來在家裡練就的畏縮、言聽計從、害怕犯錯及被懲罰的心理,一直影響著她的工作表現與上司的關係;慢慢從創傷的眼鏡後走出來,W開始看見自己和當下的關係,不再以從前的方式來回應工作要求。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的「糾纏不清」基模:
撰文: 吳崇欣_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