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因愛之名>> 7/3/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7. 3. 2022


S一提起媽媽就眼眶紅了,不是因為媽媽遭遇不測,而是因為害怕。她因失戀而抑鬱,於是前來面談。


在S印象中,媽媽的臉孔很嚴肅,望著她總是皺著眉;她對媽媽的記憶,全都是被媽媽責罵的情境。「她突然變臉,很可怕,說話很大聲;而且她會把話說得好盡,「你讓媽媽太痛心太生氣,幾乎心臟病發!」我小時候還真的害怕她會被我激死。」


爸爸經常不在,只有S和媽媽在家,S一直覺得自己很笨,不能討媽媽歡心;心底裡,她從沒有放棄愛媽媽,只是放棄了愛自己。「我就是沒法變得夠好。」S喜歡女生,可是媽媽不接受,所以S拍拖也是帶著內疚的心情來快樂。



當一個人從小習慣了,愛的呈現是管制,關注的方式是打罵,就自然會把被管被罵看成自然,甚至是親密的。S曾經和幾個女生拍拖,踫巧都是非常強勢的:手機長期被監控,生活必須完全透明,動輒會被大小聲,更重要的是,沒得到女友准許,S幾乎甚麼決定都不能做。「你同居,會不會感覺從一個監獄搬到另一個監獄?」我問。S大笑起來。





S有一股傻氣,尷尬時就會大笑來掩飾;事實上,她很少覺得可以自在流露自己的情感。在家裡,她透過閱讀媽媽的臉色來判斷該做甚麼。治療室裡,她總是問:「這樣對嗎?」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以為我最愛吃橙,因為媽媽說橙是最好吃最有益的水果。到我同居了,女友是完全不踫橙的,我慢慢記起有一次,婆婆買奇異果給我吃我很喜歡,但想到媽媽喜歡吃橙,我就一直跟說我也最喜歡橙……」S很擅長透過媽媽的眼睛看世界,但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感覺怎樣,因為她早就放棄了當自己。慢慢地,強勢的人讓S感覺安全,反正自己很隨意,有人話事就好。


「但其實我未分手已很不開心。」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成功向S呈現,她從媽媽身上感受的愛有所缺失。不是媽媽不愛S,而是她給不出控制以外的愛。因為媽媽和S的界限不足,S的獨立自主和自由表達情感的需要都沒被滿足。習慣了,S在親密關係中被霸凌也不自知。


舒適區(Comfort Zone)不一定很舒適。看見自己所受的苦,我們才能從苦的輪迴中走出來。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的「糾纏不清」基模:



撰文: 吳崇欣_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4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